DEKRA专访
“弯道超车” — 必须坚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路
3. 12月 2018

“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应以研发为中心,新能源汽车正是中国在汽车领域赶超欧美的关键赛道。随着汽油价格的节节攀升和雾霾对健康的恶劣影响,人们越来越关注清洁能源的使用。汽车行业正在重新洗牌,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。”
在我面前侃侃而谈的是周红斌先生,他是南京康尼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,也是一位倡导技术创新的实干家。
90年代初,南京康尼集团还只是一家校办工厂, 在学校实验室中研发的连接器产品,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。 周总谦虚的说: “南京康尼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2015年才从康尼集团的一个项目部成立为一家公司,我们还是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新兵。”
而实际上,康尼集团从2009年就开始涉足新能源产品,从最初研发充电枪产品,到2011年参与国家标准的相关测试和样品的准备工作,南京康尼是国内第一家拿到CQC充电口产品证书的企业, 迄今还保留着001号的认证证书。
从2014年的5000万规模到2018年4.2亿的产值,康尼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是如何抓住这个契机,又如何从战略层面进行布局。周总认为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大力发展,有四个重要因素:
- 能源危机。中国是汽车产业大国,未来发展空间巨大。据统计,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60%,其中交通领域占石油总消费量的50%。
- 环境和空气的污染。虽然政府对燃油车排放的要求逐年提升,但日益增长的排放还是会对人类环境造成污染。相比而言,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自清洁能源,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。
- 中国的产业升级。80年代初,中国以市场换技术。如今在电动汽车研发领域,中国的技术发展与时俱进。
- 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。新能源汽车,作为国家2025战略规划中的重要支柱性产业,具有巨大的产业带动力。
交谈中,周总真诚而直率。他毫不回避问题,敢于直面行业的痛点。他觉得2017年9月28日出台的“双积分”政策,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是健康而有力的。他也坦言,曾经遇到过一些合作方,一味降低成本,仅仅追求登上补贴名录,而不是真正重视整车质量。这样的企业不可持续,不利于产业健康,即使有订单,也不是康尼新能源要选择的合作伙伴。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,既要有严格的企业内部管理,又要有DEKRA德凯这样的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保驾护航。
人无我有,人有我优,人优我强,人强我新
2018年前三个季度,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分别达到了73.5万辆和72.1万辆,同比增幅是73%和81%,占据世界首位。
整车的发展和创新离不开零部件的创新。作为电动汽车大三电系统之一的电控产品制造商,康尼新能源一直关注技术创新。周总表示,康尼集团的定位是研发型的企业,秉承着16字箴言——“人无我有,人有我优,人优我强,人强我新”。
举一个例子来讲,整车轻量化是发展趋势,那么汽车零部件轻量化则是达成整车轻量化的基础。目前汽车高压线束大多使用铜导体,由于重量和成本等问题,康尼新能源正在研发铝导体或其它新材料来替代铜导体,让高压线束更轻、成本更低。
如同人拥有生命力一样, 企业也具有生命力
“质量是企业生命力的核心。产品质量不仅保障企业在行业中和客户端得到认可,更能确保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。”
在质量控制方面,康尼新能源除了建立符合自身的品控流程, 还将质量管控延伸到供应商端,帮助供应商建立适应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,实现整个产业链上下游“供应商——康尼——客户”精益求精的质量控制。
符合各类标准也是企业保障产品质量必须开展的工作。周总介绍说,康尼新能源在产品的研发初期就确保符合相关标准, 一直与德国最大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DEKRA德凯紧密合作。此外,在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和客户标准基础上,康尼新能源结合产品的特性, 加大要求以形成自己的企业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。
作为康尼新能源的总工程师, 周总也一直关注国内外技术发展态势和标准更新,并于今年5月受邀参加中德标准化工作组会议。周总认为,企业标准高于其它三类标准,而且要不断提升。所谓的竞争力是指不仅要满足国标的最低要求、行业标准,还要满足客户的要求,并保证自身在行业中有新的市场控制点。在工业4.0的发展浪潮中, 康尼集团已全面布局,实现生产自动化,迈向产业智能化。
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