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稿
DEKRA德凯浅析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
19. 11月 2019
近年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,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紧迫性逐渐被意识到。众所周知,实验过程中难免要接触一些易燃、易爆、有毒、有害、有腐蚀性物品,且经常使用水、气、火、电等,潜藏着诸如爆炸、着火、中毒、灼伤、割伤、触电等危险性事故,这些事故的发生常会给我们带来严重的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失。
怎样才能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?作为全球专业的过程安全专家,DEKRA德凯认为实验室需要根据自己的特点,将法律法规、最佳实践的管理要素模块进行重组与细化,搭建适用于自身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,这才是会是一个健全而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。
DEKRA德凯将根据国内外法律法规、国际良好实践总结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“积木”模块,为大家搭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做良好输入。
如何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模块?
01、明确安全管理体系目标与范围
这是搭建安全管理体系的首要步骤,在这里需要体系建立者明确实验室的管理目标、了解该实验室的特点、重大风险等特性内容。
02、法律法规符合性
虽然国内大部分省市目前没有针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,但有众多相关法律法规要求,如《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》、《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》、《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》、《实验室变风量排风柜》等。这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依然需要实验室去遵守,达到其要求。这一模块不仅需要涵盖,符合性的是与否,还需要有跟进与完善管理体制,跟进法律法规的动向与新要求,不断改进实验室相关事宜。
03、实验室设计
实验室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结构、实验室布置、实验室工程防护措施等方面的问题。
- 建筑结构:墙、屋顶、地面、喷淋设施、消防设施、逃生通道、实验室排放地沟污水井、气瓶间等。
- 实验室布置:危险品储存区域、危险品操作区域等。
- 实验室工程防护措施:局部通风、氧气监测、可燃或有毒气体探测仪、烟感报警、安全淋雨和洗眼器、通风橱故障报警、自给式呼吸器等。
04、实验室危害识别与风险分析
通常会从化学品危害、物理危害、电气设备危害、生物危害及其它危害几个方面进行危险识别,实验室危害识别应参照企业相关方法规定进行,并对相应的风险进行控制,风险控制方法包括工程控制方法如隔离、化学品通风橱、排烟罩等;行政控制方法如操作程序、日常检查等;PPE控制如呼吸器、防护服、安全眼镜、手套、安全帽等。
05、化学品管理
化学品管理是化学实验室的重点管理内容,应覆盖相关的整个流程,包括购置、化学品库存跟踪、化学品储存、化学品使用、化学品转移与运输。
- 化学品采购与接收,需要考虑是否可以在已有的库存获得?目前使用的最小数量?存储区域容器的限值?实验室许可中的限值?待采购的化学品是否能安全管理,是否需要特殊的储存?如:干燥箱,冰柜等……化学品是否有特殊的安全风险?是否受控?化学品稳定性?特殊可存放极短的化学品采购使用周期的合理性?废弃物是否可处置?
- 化学品库存与跟踪管理应要求实验室建立化学品清单、兼容性矩阵、领用记录、化学品反应测试交接班的管理、化学品容器回收和管理。
- 化学品储存需要考虑兼容性、气瓶、毒性、易燃可燃、高活性等性质,对不同危害性的化学品实施不同的管理方式。
- 化学品转移和运输,根据运输方式获得运输许可要求,根据化学品危险特性采取安全防护措施,应有相应的安全处理信息、危害识别与危险组分、潜在风险、日期管理、运输信息登记等。
06、废物管理
实验室废物特点是量小,但品种多,危险性大。管理体系应包括废物清单并进行危害分析、收集容器标识管理、仓库管理。要做到危险废物应与非危险废物分开存放和隔离,危险废物也要按危险特性分类存放,禁止混合收集贮存性质不相容而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。同时,尽量减少废物的产生、最大化回收再利用。
07、实验室设备与工具
常见实验室设备包括实验设备、常压罐和容器、压力容器、耐负压容器、仪器仪表、管道或管道系统和组件等,对于有必要的设备,需要有关键设备管理。
08、职业安全卫生
化学品职业卫生计划很全面的涵盖了职业卫生管理全流程的内容,包含:健康危害,致癌化学品清单、员工接触途径和限值、登记接触员工、警告标识、管控计划、控制措施、维护计划(作为实验室维护计划的一部分)、取样监测、结果沟通、医疗监测以及医疗结果沟通,共11个模块内容,实验室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与整合。
09、应急管理
实验室编制应急管理预案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,事故发生时,人员能够第一时间按照预案要求进行正确的处置。识别危害场景应全面,基本的应急场景如火灾、化学品泄漏、人员受伤、气体释放。同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内容
- 尽量减少发生事故时的人员暴露;
- 通风故障、疏散、医疗处置、汇报等;
- 报警系统:实验室内,所有人员应熟悉报警系统的位置和运行状况;
- 可替代的疏散路线:避免经过事发区域;
- 指定的集合地点;
- 应急的明确阈值,在紧急情况下应关闭的实验室作业,并进行文档记录,与所有人沟通;
- 所有人员培训和能力确认。
10、操作规程与程序文件维护
对于操作规程与程序文件,要做到具有可操作性、时效性。一般包括操作程序/指导,管理文件。实验室需确保实验室人员能正确、清楚地了解作业任务及相关的程序/指导,相关程序能都得到及时的更新后维护。
11、组织、角色和职责
明确人员职责,建立良好的组织框架,是所有管理要求能够得到实施的基本保障,是实验室良好运转的必要条件。
12、变更管理
实验室的特点之一,化学品种类变动大,化学反应种类不固定,这使得实验室的相应安全风险增加。新增设备、人员变动、实验室化学品种类变化、化学反应的变化,都应纳入变更管理范畴,需要重新对变更所带来的危害进行识别,结合风险管理方法进行相应的防护。
13、事故事件管理
事故事件管理可结合企业内部已有的事故管理规定,对实验室的事故、未遂事件进行统计与管理。
14、人员培训
结合实验室内部组织、角色和职责,制定培训矩阵表,也可以与企业已有的人员培训制度相结合。培训内容包括常规操作、应急处置、安全培训等,注意设定合适的培训周期,人员胜任能力需要有考核机制并形成记录。
实验室安全不可小视,跟工厂相比,可以用“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”来形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。DEKRA德凯希望通过此次浅析,可以为广大实验室就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,提供一些建议。DEKRA德凯始终认为,一个良好的实验室安全体系是结合法律法规标准、国际最佳实践、企业的相关程序、实验室特点等综合因素考量,需要各方共同努力。
联系我们